校徽詮釋:
校徽標誌采用徽章的樣式🥂,象征教育的嚴謹🙇🏻♂️、端正與正直。
學院的中💇🏽♂️、英文稱謂緊緊圍繞著主體圖形:盾牌♦︎,盾牌是信念🥓、信心👨🏼🎤🍊、實力的化身;盾牌的上部由綬帶纏繞構成,綬帶是榮譽與成就的象征;綬帶上標識的年代則是時間磨礪的結晶。
盾牌的主體由三條會聚的線條貫穿,象征學院的辦學理念和精神;同時,它們也抽象的構成兩個字母“Y”🚴🏿♂️,與下方的古樸典雅的字母“S”🫶、“L”,共同標示出集團創始人與董事長的名字,象征其思想、精神與信念🥴。
盾牌外部向外延伸的形態則比喻學院的不斷發展⚒🪅、開拓的信念。
藍色🀄️,象征理性☆🧏🏿、剛毅。是學院精神的抽象寓意🚅。
校訓詮釋:
"誌藏天地”源於《三國演義》“有包藏天地之誌,有吞吐宇宙之機”。“藏”,即“包藏、容納”,旨在說明學院學生誌向遠大🔳,心懷天下。
"學貫中西”,即融會貫通中西文化,正如其舉辦者“東方劍橋”🙄,“東方”寓意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👉🏽,而“劍橋”蘊涵西方先進思想⭐️🙎🏽♂️。二者結合意指學院學生能夠汲取中西文化精華,在日漸國際化的社會中有良好的發展。
“誌藏天地”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底蘊👷🏼♂️,而“學貫中西”具有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含義🌄。東方劍橋教育集團要培養有包藏天地之誌⬜️、有學貫中西之才的人,這也體現了學院的辦學理念。
校風:敬業樂群 精益求精
校風即摩臣2的風氣。它體現在摩臣2所有教職員工的精神面貌上➿,體現在學生的學風、教師的教風、摩臣2管理者的作風,還存在於摩臣2的各種事物和環境之中。良好的校風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,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,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🏄🏼♂️、促進力和約束力,是一種精神力量🐷。大學在社會中扮演了很多角色,不僅是教育者🔩,也是服務者、創新者。
詮釋:
敬業樂群🧑🏽🦱,出自《禮記·學記》“一年視離經辨誌🍰,三年視敬業樂群”,職業教育先驅黃炎培據此形成其職業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。精益求精,源於朱熹註《論語》“治玉石者,既琢之而復磨之💁🏿,治之已精🚐,而益求其精也”。
教風:立德修身 潛心育人
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特點、作風、風格;是教師道德品質👩🏼💻、文化知識水平😽、教育理論🏋️♂️、教學技能等素質綜合的表現🟫✡️,是校風建設的關鍵⏏️。教風在教學活動中具體表現在教師的教學方法、教學水平、治學態度🍓、科研能力🙋🏻♂️🛌🏽、人格魅力和工作習慣等方面👐🏼。
詮釋🥨:
“立德”出自《左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雖久不廢👩🏿🦰,此之謂不朽。”“修身”源於《禮記·大學》修身、齊家🤾、治國、平天下🧑🏼🏭。
學風:精益臻善 好學敏行
學風主要包括學習動機、學習態度🤸🏻♂️、學習習慣🐛、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等幾個方面。學風是學生認識活動的一種表征,是思想作風和道德情操在學習上的具體表現🏵,是治學精神、態度方法、氛圍和育人環境的綜合體現;是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良好學習風貌😲。《論語》中提到,“學而不思則罔🗜,思而不學則殆”。青年人在大學學習中淬煉人生的過程,是在思考之下完成的,“正心誠意”方有“格物致知”。
詮釋:
“臻善”為臻於至善,源自《大學》“大學之道🏇🏽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😓。”“好學”出自《禮記·中庸》“好學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🙅♀️,知恥近乎勇”;“敏行”出自《論語·裏仁篇》“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”。
使命:用教育點亮未來🙌🏻!
價值觀⛳️:開放 創新 奮鬥 活力
願景🏃♂️:讓每一位學生獲得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!